您好,欢迎来到娄底党建网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组工园地 >> 组工文化

回忆过去的阅读

作者:肖志豪 文章来源:娄底党建网 发布时间: 2015-05-04 字体:【】【】【

接到市广电报罗锭远编辑约我作个关于读书买书故事的专题采访的电话时,我正巧在看一本莫言的《碎语文学》,这是一本采访录,莫言老师在书中也谈到了他小时候借书读书的往事。两个事情偶合到一起,很自然地勾起了我过去阅读的一些回忆。 

我于七十年代后期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子四面环山,只有一个小山口通向外面的世界,如果把小山口给封上,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天然的水库。到我能够认字看书的时候,信息还很闭塞,村里的大人们都是“修地球”的,每天就是围绕温饱问题而劳作,根本没有买书读书的意识。我们那时的小伙伴除了村小发的课本,几乎没有课外书。

第一次看到图书,还是在一个堂叔家里。这个堂叔我管他叫细叔,年龄仅比我大三岁,当时他患肺结核,因为打针吃药很痛苦,他父亲也就是我叔爷爷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买了一些图书。患病时的细叔很孤独,大家都怕被传染,离他远远的。所以图书便成为了他最亲密的伙伴,他天天坐在堂屋大门口的石墩上看图书。我是被图书封面上的卡通图片吸引过去的。有小伙伴登门,他自然非常的慷慨,但是一条,只能在他家里看。那天一个上午,我一口气就把他家的几本图书全部看完了,那些书包括《地道战》、《吕梁英雄传》、《杨家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凡提》、《上甘岭》等。看完一遍还意犹未尽,反复看里面的图画。直到我娘喊我回家吃中饭,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于是,我便成了细叔家的常客,他家里也不断地买回来一些新书。当然,一次两次借他的书看,细叔还比较大方,但到了后面,他就有些耍心眼吊我胃口了。记得竹笋出土的时节,他母亲和姐姐每天从山里扯回来一大包一大包的毛笋,剥笋皮就成了我们交易的筹码。和他们一起剥完笋子,我才可以借他的书看。每当剥完了笋,我就开始兴奋地进入到我的“小确幸”时光。也许因为付出了劳动代价,所以我看书看得非常贪婪,速度奇快,生怕看少了不划算。

慢慢地,我脑袋里的故事就多起来了,也喜欢在我的小伙伴面前炫耀。看到他们歪着小脑袋、瞪着圆圆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我讲书上的那些故事的时候,我感到特别的神气和过瘾。随着条件的改善,我们村子里的书逐渐的多了起来,会讲故事的越来越多了,我们这批伙伴大部分通过高考或中考跳出了村里那片小天地,走进了大社会。这种阅读的情结也一直伴随我到现在。

后来,细叔也考上了大学,毕业分配到苏州一家国企工作,一晃又是十多年。去年我休年休假,带着老婆孩子到苏杭旅游时,与他小聚了一下。当我们一起回忆小时候借书的事情时,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市委组织部研究室  肖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