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娄底党建网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才天地 >> 人才管理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娄底人才优先发展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4-12-28 字体:【】【】【

 

 

 

中共娄底市委副书记、市委人才领导小组组长   徐文龙

 

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强调了人才事业的重要性,明确了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基本目标,阐明了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点任务,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人才工作的基本任务和要求,科学分析我市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人才优先发展,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大兴识才、爱才、敬才之风,努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为娄底科学发展、加速赶超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一、抢占制高点,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把人才工作摆在一个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吹响了向“人才强国”迈进的新号角。娄底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新兴城市,相对于长沙等大城市乃至沿海发达地区的二线城市而言,还存在人才总量偏少、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短板。要想在与周边地区及省内外其它地区的新一轮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抢占制高点,在思想上先人一步,观念上高人一筹,行动上快人一拍,坚持谋划发展优先谋划人才发展,推动工作优先推动人才工作,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真正做到“四个优先”。一要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培养模式,拓宽培养渠道,提高培养质量,努力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近五年来,我市党政人才培养探索实行自主选学、以考促学新机制,外派470多名干部到国外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中型企业挂职锻炼和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立足于岗位练兵,选派了 290多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一线实践锻炼。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实行集中短期培训和企业自主选派中长期培训“两条腿”走路,在清华大学、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举办了多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高技能人才培养注重校企合作,每年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1.2万多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注重进行职业培训,组织开展了助学、敬老、扶残、社区服务等160余场公益活动。农村实用人才以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程为载体,深化“双培双建双强”活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群众15万多人次。二要坚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立足于娄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推进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人才发展宏观调控,不断优化人才专业素质结构、层级结构、分布结构,实现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整体和谐。近年来,我市以服务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注重引导高学历的经营管理人才、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资源向骨干企业、重点项目聚集,努力使人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如围绕实施十大产业集群规划,推进涟钢产品结构调整及薄板深加工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共吸引在外高层次专业人才150余人,其中外国专家近100人,高级工程师30多人。三要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树立人才投入效益最大的理念,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和招才引智,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力度,提高投资效益 ,推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资源开发,促进人才资本优先积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财政状况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加大人才开发投入,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证按每年10%的比例逐步递增。并严格管好用活专项资金,优先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注重整合人社、教育、卫生等部门的相关资金,实行“捆绑”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有限的财力用在人才发展的“刀刃”上。四要坚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关于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文件,对外地人才破除学历、职称、身份、户口限制,在报酬、福利、住房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对关键性的专业技术人才重金聘用,对带科技项目与企业合作的高层次人才由有关部门优先立项,并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了中南大学博士后陈志国、中山大学博士曾光辉、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邓志峰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主动来娄底创业和发展。

二、把握关键点,不断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习总书记指出:“要在健全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上下功夫,大力吸引、培养、保留、使用好各类人才”。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决定着人才事业的活力与成效。推动娄底人才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一要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坚决破除论资排辈,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思想观念,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的业绩和贡献,注重从基层一线、重大项目建设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人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树立以项目看能力、以项目评业绩、以项目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的实施意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党政人才到重点项目建设一线任职,优先从具有项目建设一线工作经历的党政人才中选拔县市区和市直领导班子成员,对在争取项目、服务项目、招商引资中贡献突出、表现优异的党政人才优先提拔使用。3年来,全市因项目建设成绩突出而得到提拔重用的达76人二要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加大公开选拔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规范人才选拔的程序,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以实际行动“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2011年,我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了4名正处级和10名副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风清气正选人用人的良好导向,促使各类优秀人才竞相干事创业。三要创新人才配置流动机制。继续实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具有娄底特色的柔性引才机制,打破区域、部门、行业、身份限制,鼓励和吸引各类人才以多种方式参与娄底发展。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制度,聘请6名娄底籍两院院士担任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顾问,聘请69名在外高层次专家人才担任首届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委员,开展了“院士专家寻根、服务家乡建设”活动和“科技与创业”考察调研活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娄底籍在京院士博士决策咨询联谊会,为娄底的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把脉施方”、献计献策。四要创新人才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给一流的人才一流待遇,特殊人才特殊政策,对到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人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热情。近年来,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武陵山片区人才支持计划的有利契机,制定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加大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的投入,安排配套资金4144.4万元发放教育、卫生人才津贴,并设置一定数量的“武陵山片区特聘中高级职称岗位”,解决了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中高级职称难的问题。

三、抓住着力点,努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习总书记说过:“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 。事实证明,环境是凝聚力,环境是吸引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生产力。当今社会人才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加强人才环境建设,就抓住了人才资源开发的着力点。娄底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城市,人才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还比较落后,需要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要营造重才敬才社会环境要继续利用娄底日报、娄底电视台、娄底新闻网等媒体全方位宣传党的十八大和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大张旗鼓地宣传推介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舆论导向。要采取精神鼓励、事业激励、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继续开展娄底市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评比、创新创业大赛、高技能人才大比武等活动,对突出贡献人才予以重奖,激发各类人才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二要营造引才聚才政策环境。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制定出台党委联系专家的意见,探索建立娄底市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考察、慰问活动,加强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高层次人才间的科研、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并大力招商引资和招智引才,引进高水平的人才、项目和技术,团结和凝聚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服务娄底经济社会发展。三要营造优才留才生活环境我们要重人文关怀,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充分运用有关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加快人才公寓、专家中心、职工之家及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积极打造功能齐备、优美整洁的娄底人才安居小区,真正想方设法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使优秀人才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让各类人才更加安心、舒心、称心

四、找准突破点,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习总书记指出:“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在大力培养国内创新人才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当前,娄底正处于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关键时期,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不拘一格人才,努力以人才优势构筑发展优势。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252”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对引进人才“开绿灯”,实行包办手续“一条龙”全方位服务,开辟了人才引进的“快车道”。党政群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引进博士研究生实行免试录用,其他事业单位引进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和硕士研究生实行自主聘用。3年来,共引进博士后1名,博士18名,硕士研究生450多名。今后,我们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争取在引进“国家千人计划” 、“省百人计划”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方面实现新突破,以一流人才推进一流项目、发展一流产业,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一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采取聘用兼职、短期有偿服务、项目合作、技术转让、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重大项目、新兴产业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二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坚持把人才引进作为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注重面向基层、农村、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并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开展技术开发、信息咨询、项目承包等活动,促使专业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突出人才引进重点。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注重人才的实用价值,积极引进与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相匹配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努力把有用的人才聚集到娄底经济社会各项发展事业中来。

五、紧扣落脚点,科学用好用活人才

习总书记强调:“要把最好的资源凝聚起来,发挥各类人才的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用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引进人才,开发人才,聚集人才,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用好用活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激情,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人才聪明才智,让人才为娄底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一要给优惠的政策,让人才创业有机会。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和奖励办法,使人才在娄底能“快速创业、快出成果”。近年来,我们对人才兴办企业、进入园区、创办实体、搞课题研发、转化科研成果等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在经费上予以支持,在税收上予以减免,并实行帮办制等方式,在政策落实、手续办理、信息咨询、项目申报等方面,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 “保姆式”服务,更好地解决了人才创新创业的各种后顾之忧。二要给合适的“位子”,让人才发展有空间要根据人才的素质优势和能力专长,善于把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促使人才在干事创业中更好地成长成材。近年来,我们根据“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把优秀党政人才大胆放到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重要岗位进行锻炼,对表现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全市成立了5个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111个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实行挂点帮扶;抽调100多名党政人才,对 37工业企业进行长期帮扶。把专业技术人才放到农村基层、生产一线等重要岗位锻炼,对表现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晋升职称。全市将科技特派员工作、“三个一”活动、“三下乡服务活动作为专家人才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举措,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4900多期,培训农民26.6万人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6200多人,帮扶农户25900多户。三要给宽广的平台,让人才成功有舞台要想吸引人才、聚焦人才、成就人才,就必须创造让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平台。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武陵山片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基地改造等重大战略机遇,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把“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落实到工业四年倍增和六个“四年行动计划”之中,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大显身手搭建了宽广的舞台,我们正千方百计引导各类人才投身娄底的科学发展、加速赶超中来,努力建设一个重点项目,发展一个特色产业,集聚一批优秀人才,形成人才引领项目,项目带动产业、产业聚集人才的生动局面。

改革创新无止境,科学发展无穷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我们要认真领会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非凡的魄力、过硬的举措,攻坚克难,锐意创新,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定不移的走人才强市之路,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不断为建设幸福娄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