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4-11-23 字体:【大】【中】【小】
(一)科技带头人培养工程
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我市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科研项目的需要,构建具有娄底特色的科技带头人选拔机制和培养体系,采取项目带动、产学研结合、结对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境外培训等有效措施,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突出、团队效应明显、在国内外处于前列的科技带头人。积极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广泛合作关系,由科技主管部门和科技带头人所在单位配套安排相应专项经费,用于科技带头人培养。建立完善目标管理、跟踪管理等制度,加强科技带头人的管理考核和激励。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着眼于我市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完善和落实我市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措施,根据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学科建设、技术开发、自主创业的迫切需要,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 “252”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来娄创新创业,力争10年内引进博士研究生200名、硕士研究生5000名,吸引20000名本科毕业生来娄就业。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要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服务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着眼于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奉献精神、战略眼光和宽阔视野,善于驾驭现代企业的战略型企业家;一批既懂高新技术、又精通现代管理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家;一支职业素养强、熟悉市场运行规则、具有良好市场声誉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依托国内著名高校举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重点培训重要骨干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采取举办研修班、专题辅导、到国内知名企业挂职锻炼等措施,抓好中小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能力建设。完善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每年从企业选拔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到国内知名高等院校攻读深造。建立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制度,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
(四)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学科建设,以提升职业技术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依托高职院校、技师学院、中职学校,建立健全“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职工技能提升机制,加快培养一支实用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完善政府技能型人才表彰、津贴和奖励制度,完善技能型人才薪酬制度,依托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主体作用。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推行名师带徒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五)基层党政人才储备工程
立足于重视基层、加强基层的现实需要,加大人才基础性培养和战略性开发的力度,建立基层党政人才储备机制。加大对基层党政人才的考录力度,采取招考公务员、选调生、选拔生以及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形式,每年计划引进3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到乡镇基层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党政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储备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造就一批政治坚定、勤政廉洁、驾驭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党政人才。
(六)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适应我市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建立以师德、能力和业绩并重的评价发现机制,抓好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基层学校管理人才。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建立教师合理的流动机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学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适应深化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的需要,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加大医疗机构、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医学骨干和管理人才。促进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加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交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
(八)宣传文化人才开发工程
按照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强文化产业的要求,加强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优秀人才培养,造就省、市宣传文化系统 “五个一批”宣传文化骨干人才。认真抓好宣传文化人才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立通气会制度、休假休养制度,保持与宣传文化人才的经常性联系。加大对宣传文化人才的扶持与激励,在项目申报、创作生产、成果推荐、宣传表彰等方面予以倾斜。
(九)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的培养,使他们成为企业家和本领域、本行业(专业)的专家或技术带头人。选拔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农村实用人才,与省、市、县级涉农专家和农技人员结对进行培养。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基地建设,发挥好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技术协会等的作用,指导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各种农技服务和经营活动。
(十)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工程
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和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扩大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面,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00人左右,形成稳定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整合利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资源,为科技特派员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探索设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基金,以创业行动贷款担保等支持方式,为科技特派员创业提供良好条件。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网络体系,落实科技特派员创业激励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本规划纲要的实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重大工程实施办法和具体年度实施计划。各县市区要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做好本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健全规划体系
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要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本系统和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做好人才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科技、教育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形成政策贯通、互相配套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三)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本规划纲要实施目标分级责任制度和评估指标体系,把实施情况作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对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营造浓厚氛围
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宣传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本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指导方针、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宣传本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完善基础工作
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建立人才统计制度,将人才统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计体系。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人才数据库。加大人才工作队伍培训力度,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人才学科和人才研究机构建设,加大人才理论研究队伍培养和支持力度,深入开展人才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充分发挥人才理论研究在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