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09-12-02 字体:【大】【中】【小】
组建行业协会,为乡土人才“安家”。为把各村分散的乡土人才有机组织在一起,我市积极引导各类乡土拔尖人才牵头组建相关行业协会。市乡党委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指导各协会制定章程、协调活动场所、联系各类技术专家、帮助开拓市场,确保各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目前,该市已建立蔬草、草莓、食用菌、养鸡和养牛等各类农业协会82个,5000多名农村乡土人才找到了自己的“娘家”。在行业协会的统一组织下,广大农村乡土人才定期参加技术、信息等交流,组织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实现了由分散向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落后向先进的转变。
创新培训手段,替乡土人才“充电”。为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市本着实际、实用的原则,对乡土人才进行分层面、有针对性地培训。一是以基地培训促全面提升。以市农广中心为阵地,建立了3个综合性培训基地,依托各类种养大户,建立了养殖、中药材、水果、蔬菜等20个专业培训基地,与周边先进市县联系,建立了3个县外培训基地。各培训基地由集中授课点、技术示范园、信息交流站组成,对参训人员实行“一条龙式”免费培训服务。两年来,该市先后培训各类乡土人才6000多人次。二是定向培训提升科技水平。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先后选拔年轻、有培养前途的125名乡土人才,到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深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文化水平和科技知识,成为所在村后备干部的合格人选。三是设置“乡土人才创新奖”。每年开展一次乡土人才创新奖评选活动,鼓励乡土人才不断进行自我提升,把专业特长转化为实用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土专家”、“田秀才”。2009年,古塘乡乡土人才吴治凡荣获“湖南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
成立服务中心,帮乡土人才“解困”。成立了乡土人才服务中心,帮助各类乡土人才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一是设置乡土人才扶持基金。通过财政拨款、部门帮扶、协调助农贷款等形式筹措资金,帮助解决部分乡土人才有项目没资金等实际困难。2008年以来,该中心共为有困难的乡土人才提供扶持项目资金100多万元。二是设立乡土人才项目服务部。服务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谋划、设计出适合当地发展的12类致富项目,解决了部分乡土人才有技术没项目的问题。三是帮助乡土人才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当部分乡土人才出现就医、就学及意外灾难时,服务中心积极协调民政、教育等部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2009年以来,服务中心协调有关部门为全市乡土人才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340件次。
搭建各种平台,让乡土人才“发光”。为充分发挥广大乡土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该市积极为各类乡土人才搭建“释能”的舞台。一是搭建创业平台。优先在土地承包、整合资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对乡土人才进行扶持和帮助,鼓励乡土人才率先创业,率先发展,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目前,该市有600多名乡土人才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头人和佼佼者,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二是组织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引导实力较强的乡土人才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当地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尽快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致富之路。近年来,全市各类乡土人才共与4000个农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受帮扶的农户人均年增收600元以上。活动中,有50名做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被授予“帮带之星”称号。三是搭建发挥技术专长平台。为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技术优势,聘请50名优秀乡土人才为市专家咨询服务团成员,聘请120名乡土人才组成市“农技咨询服务中心”成员,为乡土人才更好地服务群众创造方便、快捷的条件。四是拓宽参政议政渠道。从培养乡土人才的政治热情入手,积极创造方便条件,让乡土人才不但成为经济上的带头人,而且成为村级组织的骨干力量。近年来,该市共推荐68名乡土人才为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将800多名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将650名乡土人才培养成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