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娄底党建网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党员教育 >> 党课精选

市人防办: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4-12-28 字体:【】【】【

 

             市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彭谊贵

 

一、我党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认识和实践

党的群众观点:

(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2)向人民群众学习;(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5)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6)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于我们党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觉把握。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于以下原理: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不断丰富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是在红军时期孕育产生的,党的历史上,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对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有三次系统概括:

    第一次是党的七大,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期,把群众路线写入党章。党的七大召开前所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大以来与第三次“左”倾错误路线斗争的历史,总结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式讲话,都着重讲了群众路线问题。这些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在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

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次是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

    这集中体现在八大党章和邓小平同志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邓小平同志说:“从第七次大会到现在的十一年间,党的实际斗争的经验,给了这一路线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而在党章草案中,这一路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反映。八大党章根据执政后党的状况发生的变化,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八大党章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

    第三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时候。历史决议对群众路线的理论总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在八大党章的基础上作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括,指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后来,党的十三大党章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表述。一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就是这个表述。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包含、凝聚我们党新期历史经验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启示。

    二、新形势新变化对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挑战。

    关键时期

    1、党成为执行党并长期处于执政地位,从内在优势方面形成挑战。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危害是脱离群众。

    2、利益分化并且带动社会阶层的分化,从社会环境方面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挑战

    3、社会交往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从影响方式对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挑战。

    4、群众民主意识增强但缺乏规则意识,从工作对象方面对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挑战。

    5、相当干部观念淡薄,能力不足,从工作主体方面对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挑战。

    6、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实行“松土”战略,从外部压力方面对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形成挑战。

    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六怨六不怨

    不怨群众太无聊,而怨干部太官僚

    不怨群众不通情,而怨干部没感情

    不怨群众没劲头,而怨干部没带头

    不怨群众不听话,而怨干部不像话

    不怨群众常出事,而怨干部不管事

    不怨群众不动手,而怨干部不伸手。